何建明:以匠心守护文艺创新

2017-03-07 16:57:39      来源:人民网

何建明:以匠心守护文艺创新

以匠心守护文艺创新

时间: 2017-03-06 09:00:00
地点: 人民网
简介: 2017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做客人民网,围绕“以匠心守护文艺创新”同网友在线交流。

访谈背景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殷切嘱咐文艺工作者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引发强烈反响。古人说,“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堪称文艺的基因,更可谓文艺的生命。新的时代环境下,文艺如何实现创新发展?人民网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为您解读。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2017人民网两会高端访谈“高谈客论”,今天做客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何委员您好,欢迎您。

  • 何建明

    网友们大家好。

  • 主持人

    习近平主席说过,创新贵在独辟蹊径、不拘一格,您认为文学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 何建明

    文学艺术有它的独特性,在我看来,文学艺术的创新,一是它的思想的深度,二是它的视野宽度,三是它的艺术高度。这三个度在我的理解当中,应该是创新的最核心部分。每一个行业,自己创新的方式不一样,文学艺术有它的独特性。

  • 主持人

    您认为,当下哪一部作品能够代表我们的创新力量呢?

  • 何建明

    我觉得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新的东西非常多,有电视节目的创新,去年建党90年的时候,很多优秀的作品,包括抗日战争的一些重大的题材,我最熟悉的,我自己的作品,因为我觉得,每一个作家,包括艺术家在内,他自己的作品,我认为如果说好的作品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我举一个例子,我前一两年写的《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本身已经很老了,如何把它写活、写好,写得有现在的意义,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个考验。我开始以为这样的作品是不是呈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曾经犯下的族性就行了,但是后来如果那样写法的话,恐怕,第一已经有人写过不,如何它好,可能我的水平可能比他们更宽泛一点,或者更具体一点,这也是可以做得到。但是这样的作品不是现在今天我们现在很多的读者需要看的。而在创作过程当中,我发现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以前所有的作品当中,都没有通过这一个历史的反面的教训来如何认识敌方和我方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在写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我看到日本方面为什么这么快、这么厉害、很短的时间当中屠杀了我们这么多人,它有它民族的独特性。我看到相比较,我们国家的、民族的、国民的自身存在很多问题。我这部作品当中,最后就提出来,十问国人,其中讲到了,比如说我们中国国人为什么没有血性,在我们历史长河当中,特别是和敌方斗争的时候,决战的时候,我们出现了很多汉奸这样的形态,我就在思考,提出了十问国人。这部作品出来以后,我写了60万字,最后十问国人大概一万多字,但是它的影响力是非常大。我觉得这样一个历史题材的作品,我的创新意义就在于我最后认识到敌我双方存在的问题,这个价值远远超过了我去叙述那段历史。所以,这也是一种创新。

        当然创新的方式很多。文学艺术的创新就在于我刚才讲到的三个度。思想的深度、视野的宽度、艺术的高度。这在我自己创作或者我在接触了那么多文学艺术当中,这是我认为最核心的部分。

     

  • 主持人

    这三个方面能够更好地诠释现在创新的概念。

  • 何建明

    文学艺术这一类的东西。其实在很多文化产品都需要这样的东西。即使科技产品也需要这方面。一个创作者如果没有思想的深度,自然科学这个东西就很难完成,它的大的构想设计。第二个,视野的宽度。尤其在我们现在全球化进程当中,每一个小的东西和大的东西,都有自己和自己比,还跟整个世界比,跟整个行业比。第三部分,艺术的高度,其他的产品也是这样,如果是科技的话,科技的高度。我们朝着这三个维度去发展,去思考,去设计,去创作,创新才能出得来。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  
战略合作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联 教育部 文化部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