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荷兰最伟大的当代艺术家首次来华举办个展

2018/5/13 22:09:55      来源:雅昌艺术网

阿曼多(Armando)

  阿曼多(Armando),被公认为荷兰战后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生于1929年,今年已近90岁。尽管在荷兰享有盛名,在中国,知道他艺术成就的人却不多。

  不过,在诗歌界也许他更为国人熟知。没错,除了是艺术家,他还是诗人。早在1988年,那个引入国外前沿思想最积极开放的年代,阿曼多的6首诗歌就被翻译到了中国,收入《荷兰现代诗选》,那时他的译名是阿尔曼多。

《荷兰现代诗选》 漓江出版社 1988年

青年的阿曼多

  从事绘画与写作之前,阿曼多痴迷的是音乐,他作为专业音乐家在不同的乐团担任第一小提琴手,在独立庆典上演奏过,64岁那年还组建了自己的乐团。 

  他的才华还不止这些,在雕塑、散文、小说、戏剧、纪录片等诸多领域他都卓尔不群。这样的全才最广为人知的是达·芬奇,因技能点满满,人们将这类通才称为“文艺复兴人”(Renaissance men),而阿曼多可谓是一位现代“文艺复兴人”。

阿曼多在工作室

  因出色的成就,阿曼多获得了多种艺术与文学奖项,并荣膺荷兰国家级骑士勋章奥兰治-拿骚(Orange Nassau)骑士勋章(在地位和作用上基本等同于英国的大英帝国勋章),以及荷兰狮(Dutch Lion)勋章和艺术与科学荣誉勋章。其作品曾在荷兰、德国、日本等地展出,并被诸多公立机构和私人藏家所收藏,目前荷兰等地出版其各类作品集、相关研究专著已达上百本。

  前荷兰贝娅特丽克丝女王对阿曼多极为赏识,1998年,阿曼多博物馆在阿默斯福特成立,贝娅特丽克丝女王亲自出席开馆典礼。2000年,女王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策划“表现:荷兰艺术在城市宫殿”展览,阿曼多也在参展艺术家之列。2014年,女王退位后,还出席了荷兰阿美里斯维尔特庄园博物馆(MOA|Museum Oud Amelisweerd 简称MOA)开馆庆典并参观了“阿曼多在森林”展览。

“意象之间——荷兰艺术家阿曼多作品展”海报

  2018年5月11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与MOA联合主办的“意象之间——荷兰艺术家阿曼多作品展”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二展出,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8月28日。

  这是阿曼多在中国的首次个人专题展览,此前的2014年和2016年,阿曼多的几件作品曾在中国参加一些群展。而这次展览展品多达70余件,囊括了阿曼多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诸多精品力作。展品主要由MOA、阿曼多本人及阿曼多基金会等提供,包括阿曼多油画、版画、雕塑作品及几幅中国传统山水画。

“意象之间——荷兰艺术家阿曼多作品展”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以阿曼多多来来持续创作的主题为线索,以“灵感之源”“美与恶”“忧郁、时间与记忆”“加害者与受害者”“阿曼多与中国绘画”“有罪的风景”六个部分呈现,不仅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的艺术经历和创作风格,也可从中管窥荷兰现代艺术的发展态势。

  要想理解阿曼多的艺术创作和美学思想,必须回到他的童年经历。1929年,阿曼多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童年时迁往阿默斯福特。德国占领荷兰期间,他目睹了纳粹在自家附近建立了一座过渡营,并将“囚犯”从过渡营送往集中营的过程,受害者的苦难与纳粹的残暴,深深地影响了他此后的人生与艺术,成为他作品的基调。

黑色头颅 6-57 1957 混合媒介

  作为一个十岁大的男孩,阿曼多见证了他少年时期玩耍的园地被改造成一个集中营。在阿默斯福特附近的荒地上,他最爱爬的大树被砍伐,他以往经常踢足球的地方出现了铁丝网栅栏和瞭望塔。一个无辜的地方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

  当还是一个少年时,阿曼多经常收听布达佩斯电台,并被听到的吉普赛音乐所吸引。他熟悉忧郁的声音,忧郁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创作基调。在创作时,音乐对阿曼多来说非常重要,能够使他进入创造时所需要的精神状态,唤起他对战争年代的记忆——那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忧郁 16/17-10-86 1986 布面油画

  之后几年,阿曼多对过去越来越感兴趣。作为一个音乐家,他演奏着童年时期的音乐。他还经常在跳蚤市场寻找可以用来绘画的旧照片。通过使老歌和旧物件重新焕发生机,他把它们从被人们的遗忘的泥淖中解救出来。在他与时间对抗的斗争中,阿曼多体验到了一种回忆带来的反作用力。记忆一开始是回顾过往的通道,但随着时间流逝,阿曼多发现过往的记忆逐渐变得扭曲褪色。阿曼多跟人们说起过去——不论那听起来多疯狂——他们有时候会怀念战争,“我们曾那么年轻”,他们沉思。

  19岁那年,阿曼多突然放弃演奏小提琴,开始在阿默斯福特附近的森林中作画,从此开启了绘画生涯。后来搬去阿姆斯特丹,开始了艺术史的学习并创作了他的第一首诗歌。风景是阿曼多创作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他总是在寻找风景,当游览了自己童年生活过的一些地方后,他发现当年的痕迹已经被抹去了。营地营房已被拆除,过去的遗迹也被大自然所吞没。为了谴责大自然的冷漠,他称风景有罪,因为它们拒绝证明自己所看到的。

栅栏7-3-97 1997 布面油画

  阿曼多很快就在荷兰当代艺术圈崭露头角。1953年,他所创作的由黑白自行车油漆绘成的油画入围由阿姆斯特丹艺术家社团Arti et Amicitae创立的Willink van Collen奖。1954年,他就在阿姆斯特丹一间前卫画廊和艺术家聚集地Le Canard画廊举办了人生的首次个展。 

  在此次广东省博物馆阿曼多个展中,一幅创作于1954年的类似儿童铅笔画的作品是展出作品中创作年代最早的,这幅作品显然受到当时 “国际眼镜蛇运动”(International Cobra Movement)的影响,这是西北欧当代艺术史上的第一次大潮,他们主张对全面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在艺术作品中释放和表现人性的渴望。包括荷兰艺术家在内的眼镜蛇成员们的作品总体上形似儿童手绘图画,线条粗旷、用色大胆,强调画面的生动随性,又带有立体主义和野兽派遗风,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反美学倾向。

无题 8/1954 

  眼镜蛇运动本身隐约呈现出抽象表现主义风貌,而在这个年代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风头正劲。1958年,阿曼多与汉克·彼得斯(Henk Peeters)(1925-2013)相识,并在其邀请下参加了“非正式艺术”群展,后二人与其他艺术家一起组成“非正式团体”。

  1961年,“非正式团体”成员扬·亨德里克斯、汉克·彼得斯、扬·斯库霍温等开始以“无为团体”(Nul group)的名义开展艺术活动。这是那一时期荷兰最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团体,风格上倾向几何抽象主义和新达达主义。他们发起的 “无为运动”(NUL movement),后与美国“零运动”(ZERO movement)汇流,见证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荷兰的文学与艺术的复兴。

瞭望台10-2-94

  1965年,阿曼多开始远离Nul (“无为”),很早就从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举办的国际群展’nul negentienhonderd vijf en zestig’ (《零 一千零六十五》)开幕仪式中离去。从这年春天开始,他几乎全身心投入写作事业。

  直到两年后,阿曼多重新开始绘画事业。在1970年代早期,阿曼多逐步形成了自己文学和视觉艺术作品创作的主题思想,比如加害者与受害者、美丽与丑恶等。

步枪 14-9-89 1989 布面油画

  阿曼多总是能在人们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灵感。在1950年代,暴力是他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他进电影院观看搏击电影,并且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充满热忱的业余拳击手。他的画作、诗歌都是尖锐而暴力的。

  1960年代,阿曼多把注意力放在了现实生活的每一天。他与无为团体的艺术家和新风格派的诗人一起,审视日常生活之美,并在不被人注意到的地方找到了灵感:油漆工厂、营房区、铁匠店。为了创作诗歌,阿曼多把注意力转向了他在街头巷尾听到的对话,在拳击学校等场所听到的言语,最终都被他书写在作品中。他还提炼农业机械手册的内容创作了极其写实的诗歌。在1960年代最后几年,阿曼多开始为一些新的尝试做准备。

战士 2004 1/3 青铜

  1970年代早期,他在德国浪漫主义中寻找灵感,如布鲁克纳和瓦格纳的音乐,以及歌德和席勒的诗歌。从1970年代起,阿曼多越来越注意到与他个人主题相符的故事。在他的作品中,圣经和神话人物以加害者、统治者和受害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这些来源于各处的灵感,阿曼多总是能够设法为他的旧主题找到新的表现形式。

  “加害者与受害者”可谓是阿曼多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主题。在战争年代,他发现文明不过是一副脆弱的面具,人们在极端环境下会暴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些发现在年轻的阿曼多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车轮13-5-94 1994 布面油画

  战后,在1950年代,当人们都只顾着向前看的时候,阿曼多仍旧处理着过去。他的作品是尖锐且暴力的,并且常常选择加害者的角度进行创作。他的画作有着诸如此类的标题:“我杀了弟弟亚伯”。

  在1960年代,阿曼多开始好奇敌人的故事,他常常和那些曾为德军服务过的荷兰人交流。在一部关于阿默斯福特过渡营的影片中,阿曼多既与囚犯进行对谈,也与以前的营地卫兵对话。在战后与加害者进行交谈,这对许多人来说是闻所未闻的。阿曼多是整个荷兰最早这样做的人之一。“如果你想知道敌人到底是谁,那么你必须先去聆听他们”,他说。

海景13-11-12 2012 布面油画

  阿曼多对加害者主题的迷恋从此再也没有消失过。在之后的散文中,他还让加害者们在自己的作品里发声,并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标题,比如《行凶者日记》和《关于敌人的记录》。他让加害者发声,唤醒受害者的记忆。“我是为了受害者而工作的”,他说,“我相信我是少数几个从来都无法接受曾经存在过那么多受害者的人之一”。

  在战争期间,阿曼多发现了一个道理,在那些你本不应该从中发现美的事物里,美也同样存在。美与恶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恰恰是与恶有关的美吸引了阿曼多。年轻的阿曼多迷上了穿过阿默斯福特的车辆和行军队伍。就是这些你不应该喜欢的东西吸引了他。

山水20-8-07 2007 布面油画

  在1960年代,阿曼多制作现成物艺术品,他用汽车轮胎做成了一堵墙,把铁丝缠在木头上,用钢板和黑水创作。他偏好用又硬又冷的材料,这让他想起了战争的怪异美学。更令他惊异的是,他还看到了战场之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方比什么都没有发生的地方更加美。

  阿曼多提出:美是怀疑。但在最后,是艺术让阿曼多得以驯服邪恶。在1980和1990年代,他画了数不清的十字架、旗帜和其他有罪的符号。通过绘画,他将罪责转移到了艺术领域。恶被转移到了一个无道德和无害的领域,是他将恶变成了美。

旗帜 14-7-88 1988 布面油画

  1979年,阿曼多受到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 Dienst)资助,前往柏林——一座满是有罪之地的城市,进行驻地创作,他进驻了纳粹雕塑家阿诺·布莱克的工作室。阿曼多似乎需要在接近“有罪之地”的地方工作,这能够丰富他的想象力。

  通过宣称风景有罪,阿曼多把自己置于德国大多数艺术家的悠久传统中。一个风景画画家,如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1774-1840)也曾给风景赋予意义。但阿曼多给风景赋予的意义是无法与二战分离的,除了是绘画主题之外,也是他创造的一个用来阐释战争悲剧的重要隐喻。阿曼多相继创作了一系列第一次用德文命名的作品,从此之后他长期在荷兰、德国两地进行艺术创作。

  2007年,阿曼多博物馆发生火灾,几乎使阿曼多博物馆毁于一旦,大量阿曼多和其他艺术家的作品遭到损坏,阿曼多博物馆的活动只能暂时在阿曼多博物馆办公室名义下进行。

阿美里斯维尔特庄园博物馆

  2012年,以阿曼多收藏为核心的阿美里斯维尔特庄园博物馆基金会成立,2014年阿美里斯维尔特庄园博物馆正式开馆,并陆续举办了一系列与阿曼多相关的展览和活动。

  阿曼多本人也曾经踏足过中国与日本。1986年,他随团前往中国,并就此行为荷兰《新鹿特丹商报》(NRC Handelsblad)撰写了两篇文章。此次旅程,他游览了香港、上海、北京,以及长江一带。

阿曼多撰写的关于中国的报道

  “可以说中国美术和我的灵感完全不沾边。”阿曼多在谈及自己的景观画和18世纪中国山水画大师作品的相似之处时说。

  时间转回到2017年。由广东省博物馆与MOA两馆联合策划“中国制造——阿曼多及清朝大师作品”展览在MOA举行,以粤博收藏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和清代外销艺术品,与MOA收藏的乾隆大壁纸和艺术家阿曼多画作所构建的主题展览,揭开了两馆交流合作的序幕。当阿曼多看到黎简(1747-1799)光怪陆离的山脉奇观,和他那幅充满动荡的白赭灰色作品《山水23-7-08》共处一室时,他也觉得其相似的程度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惊人的相似之处应当属于画面的布局。

左阿曼多作品 右清代黎简山水图轴

  阿曼多与典型中国画家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想象的景观。阿曼多作品中的田野和山脉并没有受到他周围世界的影响,而是在他开始作画之前就早已存在于他思想中的东西。此外,阿曼多与中国画家都阐释了人类与宇宙相比并不重要的观点。

  阿曼多的作画方式和中国艺术家也颇有几分相似。由于水墨撒在纸张和丝绸上,想要再对笔画进行改动就很难了。……正如中国的水墨艺术家,阿曼多不能更正或修改自己的画。

 
战略合作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联 教育部 文化部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