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石榴红了》
舞蹈《蒙古优雅》
舞蹈《我们都是亲兄弟》
“草原的风是我的呼麦,大漠胡杨是我的风采,雪域雄鹰是我的胸怀,我们从边关一路走来……”伴随铿锵有力的歌词,舞台上涌现出一组组边关卫士,他们在蒙古族长调、维吾尔族晨颂、藏族山歌的映衬下,雄迈豪气跃步而来、昂首挺胸轻松而来、蒙维藏族戎装而来,大声告诉人们——我从边关来。
在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盛大舞台上,解放军代表团就是以这样充满自豪的、边疆气质强烈的、兵味十足的开场歌舞,带给首都观众很大的惊喜。汇聚了第十届全军文艺会演的一些优秀节目,同时又为这台名为《筑梦边关》的主题歌舞晚会特意全新创作了部分精彩节目,再由内蒙古、新疆、西藏三个军区的文工团员们精心演绎出来,毫无疑问,解放军代表团独具特色的强大演出阵容,不仅在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团体中独树一帜,而且也在演出中突出了浓浓的军人情感、烈烈的军味兵味、深深的边关梦想——浓情、兵味、梦边关。
浓情,是边关军人的浓浓情感,是边关各族人民的丰富情感,是各民族人民永远团结一心的历史情感。
这是一台主题鲜明、特色丰富、歌舞并重的大型文艺晚会。其所唱响的主旋律与边关情感积淀非常突出地结合在一起,令人瞩目。在全军文艺会演中获得褒奖与好评的男声二重唱《哨所高原红》,非常巧妙地从西藏边关军人独有的脸色“高原红”入手,赞美了那哨所士兵风吹日晒后获得“脸上盛开杜鹃的火红”。歌曲将市场经济大繁荣背景下人们普遍追求的物质“拥有”与高原哨所军人所拥有的“高原红”做了深入对比,歌颂了哨所里年轻的笑容——因为有了它,人生的天空才有了内容。歌唱家巴哈尔古丽演唱的歌曲《心手相连》,从民间歌曲的比兴入题,首先赞美了火红的石榴,然后词风一转,娓娓唱出“心手相连,永不分离,就像石榴籽抱在一起;各族儿女相偎相依,紧紧相拥把爱延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团,多么形象、多么逼真、多么美好的象征和比喻。这深情道白,是现实生活里很多在边疆久居者的深厚情感,也是历史上中华大家庭里多元统一格局下各族人民凝聚起的历史共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个连续演出的女子舞蹈《长长的辫子》《蒙古优雅》《戴天头》,带给观众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三个作品的共同特点是:首先,它们都集中笔墨描绘着少数民族女性之美;其次,它们都从边疆民族生活中提炼现实意义;再次,它们都有富于诗意的表达。三个作品又各有各的美——来自新疆军区政治工作部文工团的《长长的辫子》,以维吾尔族少女长辫为创作焦点,在丰富的队形变化里,通过富于维族舞蹈韵味的动作,把甩辫子、摆辫子、抖辫子等生活形态造型化、动律化,沙漠绿洲里的青春自由跃动在激情四溢的节奏上。作品的高潮出现在女孩子们将自己的辫子当作了“冬不拉”而不可遏制地“弹奏”起来,让观者不禁捧腹。这一充满夸张色彩的编排处理,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来自内蒙古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蒙古优雅》,正如其名字里的“优雅”二字所指向的,是那一种令人陶醉的优雅之态、优雅之气、优雅之质。编导何燕敏说这个作品的创意,源于她对于当下蒙古族舞蹈中浮躁外露、急功气悬、身形浅动之风的自觉警惕和反思。于是,“大静则是大雅”、“古朴即为浓烈”的舞蹈审美追求就成为《蒙古优雅》的艺术旨归。何燕敏为这次创作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查阅了大量蒙古族的仪式舞蹈资料,更对蒙古民族的贵族女性做了深入剖析,蒙古族艺术舞蹈中的仪式感,让这个作品充盈着一种天高地阔般的从容,一种大地母亲般的包容,一种归于平静而淡雅的幸福之感。笔者认为,这是近年来蒙古族舞蹈创作的重大收获。西藏军区政治工作部文工团的《戴天头》,这一曾在中国舞协权威品牌“中国舞蹈荷花奖”比赛中取得良好佳绩的作品,此次入选《筑梦边关》重大主题晚会,一方面因其作品结构清晰自然,动作编排有章有法,另一方面因其选择的主题凸显了藏族女子成人礼中戴上“邦典”之际的文化内涵。邦典,即五颜六色、细横线条的氆氇,是藏族妇女喜爱的系在腰间的装饰品,渐渐成了藏式围裙。戴上了彩色邦典,同时意味着女子的成熟,她要担当人生的责任,结婚生子,传播母爱。《戴天头》把神圣的仪式和热烈欢快的情绪融合为一体,且喜且隆重,别有一番味道。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个作品在“荷花奖”获奖基础上又做了深度加工。这种对艺术精品的追求态度,在浮躁风气盛行的当下,非常值得点赞。我们从中看到了军队文艺工作者和晚会主创团队勇攀艺术高峰的不懈精神。
兵味,是军人独有的意味,独有的气质,独有的风采。《筑梦边关》当然是到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然而,它充满了军队艺术创作的独有特色,传播出强烈的“兵味”“战味”。
男子六人舞《一米阳光》,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大森林里驻防部队官兵的生活为基础,紧紧抓住了密林深处不见阳光的特点,展现了战士们在日常洗衣、晒衣的“小事”中所蕴藏的以苦为荣、献身祖国的乐观主义精神。用“一米”来形容阳光的宝贵,生动可感;用阳光比喻岁月的短促,更加反衬出献身边防的战士们精神高尚。《一米阳光》获得了不少掌声和好评,这告诉我们:部队的日常生活,在外人眼睛里,常常是非常枯燥而无趣的,但是,当部队艺术创作者们真正深入其中,则会发现无穷无尽的创作素材,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生活,真正是艺术工作者的好老师。另外一个男子集体舞《我们都是亲兄弟》,则采取更加抽象的艺术方法,用不同民族的舞蹈步伐,如藏族的踢踏舞步、汉族的秧歌舞步等等,展示了部队也是民族大家庭的和谐景象,构织了多民族战士亲如兄弟的生动情感。这个作品集中全部艺术力量于男子脚下的“舞步”,从而成功地将“战士兄弟”的形象鲜活地推上了大舞台。记得阎肃同志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经谈到一个观点:军队文艺要有自己的“风花雪月”——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总书记在听完阎肃的发言后指出,部队的文艺,就是要有“兵味”,他赞同阎肃同志提出的“风花雪月”,认为这是强军的风花雪月,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着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筑梦边关》正是一台充满了“兵味”的好作品。
梦边关,是梦想边关,是多彩边关,是军民共建的边关,更是军人的筑梦边关。《筑梦边关》阐述了三个军区文艺工作者对于伟大中国梦的体验,代表着全军将士保卫祖国、守护边防、时刻准备血染疆场的雄心壮志。
晚会由三个普通士兵的内心独白串联起来,他们来自内蒙古伊木河哨所、新疆红其拉甫哨所和喜马拉雅查果拉哨所。他们生动感人地诉说着边关之远、边关之苦,真实而没有虚饰。正是在这样的边关生活里,他们把孤独寂寞化作了别样的浪漫,用青春的热血点燃了理想的光辉。年轻,是边防战士们共同的年轮印记,然而,梦想却是偏远边关付诸实践的最好地方。男声小合唱《雪域战神》,采用年轻人特别喜爱的摇滚风格演唱出来,表达了一个全新时代里的年轻战士们的壮怀激烈。女声表演唱《冰山上开来了巡逻车》,则表达了边疆姑娘们对于热血战士们的青春爱慕和向往。这些节目,用诗意的态度,描绘了非常独特的边关之美,那里唱响着最最真挚的理想之歌,那里流淌着最最纯洁的青春热血,那里蕴藏着最最宝贵的边关之梦。当然,如此情怀,当有回报。当歌舞表演《石榴红了》把新疆疏勒县一个村庄与某炮团40多年共建军民友谊的故事用载歌载舞的方式唱出来、跳出来的时候,当精准扶贫的行动带出了一个个平安村、富裕村、文明村的时候,新疆百姓是用独有的幽默风趣赞美和酬谢着部队官兵。如此,边关平安之梦,就不仅仅是战士之梦,也是所有民族的共同之梦。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居然落实在一个个火红的石榴怎样送给可爱的边关官兵的“小问题”上,艺术设计很巧妙,整个表演也自然、可爱、可信、可喜。(摄影:俞根泉 郭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