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国潮让古老文明焕发崭新光芒

2022-03-07 18:34:24      来源:光明日报

 【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委员:

  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化“潮”起来

   如何让厚重的历史变得活泼有趣、时尚多元?如何让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契合时代潮流,满足年轻人多样的个性追求?我们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实践。这一答案就是,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面向年轻人做好精准表达,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潮”起来。

   新手段、新技术为沉浸式展览和体验提供了发展空间,让古今对话成为可能,也让时空穿透力变得真实可感。无论是《唐宫夜宴》复活了“唐朝小胖妞”,还是《元宵奇妙夜》带火了博物馆,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准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之间的契合点。比如“考古盲盒”,就是传统与时尚有机结合的产物。时代还在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宝藏无数,这项工作还应久久为功。

  湖北省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杨俊代表:

  艺术家要自觉担当引领审美

   说起国风国潮,我首先想到的是古风古韵,而古风古韵所反映的正是我们的东方美学和中国风,是建立在几千年中华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国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引发的新潮流,也是大众审美向中华美学精神的回归。国风国潮的兴起,离不开艺术家的自觉担当和审美引领。

   我们文艺工作者需要做的不是迎合谁,而是用新的表达方式把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既要呈现中华传统艺术的古典美,又要立足当下,讲好中国故事。

   近期,我们新创排的黄梅戏《舞衣裳》即将首演。这部戏几易其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紧跟时代。《舞衣裳》聚焦反贪主题,虽然是古装戏,但表达的却是时代主题。我相信这样的大戏一定会受到观众的欢迎。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代表:

  以传统内核拥抱时尚青春

   去年5月,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登顶中国戏曲电影票房榜,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社区引发热议。新尝试让我们看到了古老戏剧与年轻人对话的更多可能性,也让我们更加坚定粤剧“正青春”“正时尚”。

   作为一名戏剧工作者,我认为,一定要把守正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在剧目创作、人才培养、惠民普及、市场推广上不断创新思路。粤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时代竞争力、时尚感染力。正确运用新手段、新技术,会让戏曲迸发不一样的火花。

   要让粤剧焕发时代光彩,还有很多事要做。一是要紧跟时代步伐,继续推出精品力作;二是要不断探索新的传播方式,继续深化跨界融合,推动粤剧进一步“破圈”;三是要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培养更多粤剧名角儿,拥抱青春时尚,引领国风国潮。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委员:

  方寸印章承载大千世界

   近年来,国风国潮流行。我的理解是,所谓国风,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出的时代风采;所谓国潮,就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新潮流。

   寥寥印文传承千年文明,方寸印章承载大千世界。传承这项古老艺术,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不断推陈出新,既要传承深厚的传统功力和古朴韵味,又要结合当代审美追求,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如今,中国篆刻艺术已经确立为独立学科,中国艺术研究院相继设立了篆刻艺术硕士点、博士点,学科发展越来越完善。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探索这门优秀艺术的现代化,策划展览、尝试篆刻艺术与其他形式的结合,不断用新颖的篆刻“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国家级非遗建水紫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委员:

  非遗文化润物无声

   国风国潮激活了很多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手艺,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建水紫陶,是我们云南省建水县的一个具有文化标志属性的特产。如今在紫陶技能传习中心,不仅有长期的学徒,还有一批又一批过来体验学习的孩子。人们常说,小孩多动,一会儿也待不住,不让玩手机就急。但是他们在这里玩两三个小时的泥却乐此不疲,沉浸于各自的“创作”中。

   我认为,孩子们愿意体验非遗、学习非遗只是第一步,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才是关键。传承非遗时,我们不仅要教授孩子们技能、技艺,更要讲好其背后的中国故事、文化内涵。

 

战略合作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联 教育部 文化部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