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策展如何服务大众?策展与教育怎样有机结合?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网红馆”和“流量展”?艺术展览怎样做到叫好又叫座?……9月11日,由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北京市美协策展委员会协办的2021“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活动启动仪式及首场学术座谈活动在中华世纪坛举行。首场主题为“为公众策展:美育的超链接”,来自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北京画院、上海大学等机构的青年策展人围绕策展与美育展开主题发言与交流。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围绕“通过策展提升社会美育水平”发表主旨演讲,他讲道: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这些年推出的“策展在中国”论坛、“策展与未来”青年策展人系列学术座谈两大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以不同的学术主题展开交流,并能够把展览策划在中国的发展作为一个重点话题,意义深远。中国要想链接世界,就要求人们思考如何在中国的艺术发展、文化语境中思考策展学的持续构建,尤其是策展实践的中国特色。在范迪安看来,策展的发展总是跟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联系,一方面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条件、环境,特别是主题、课题会促使策展人思考如何从展览策划的角度参与到大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包括文化语境的营造之中,另外一方面,策展本身所面临的社会责任、社会作用又要放在更大的社会公共文化空间里去考量,因此就需要从丰富的策展实践中进一步梳理出不同时期的重要主题,把它变成共同话题来交流探讨。范迪安指出:“这次的青年策展人学术座谈聚焦美育,给策展人的文化责任、文化作用设立了一个新维度。策展和美育的关联是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去做更多的探索、探讨,最后再回到策展本身,必将有助于丰富中国策展学的构建。”
启动仪式由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吴洪亮主持,他介绍了活动的整体情况。本届论坛由8位学术召集人、8位学术评议人、32位青年策展人一起,共话“策展与未来”。4场学术议题分别为:“为公众策展:美育的超链接”“无墙美术馆的策展与实践”“跨文化研究与国际特展”“影像艺术与策展机制”。
谈及组织第一场“为公众策展:美育的超链接”主题的初衷,学术召集人、中国美术馆研究部(图书馆)副主任杨应时结合策展人名词的溯源、中西方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指出,卢浮宫在18世纪就已经提出了艺术属于人民的观念;中国博物馆的先行者张謇在南通博物苑创建时就提出立馆宗旨:“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两句话源自孔子。鲁迅先生特别提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馆、博物馆的策展人工作就是要以人民、公众为中心,塑造美好心灵,这就是美育。在杨应时看来,艺术策展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的空间应该变成一个与大众相会的会客体,也就是审美教育的实验室,同时也是新的理论、知识、理念、人才的孵化器。
主题发言与讨论交流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与会的青年策展人通过具体案例畅谈了对美育链接公众的思考。上半场中,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魏祥奇结合中国美术馆近年来举办的影响广泛的主题展讲述有关策展中的叙事,在他看来,“为公众策展”是包括策展人、艺术家以及所有美术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向;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公众教育组副科长李颖翀分别介绍了中国故宫和美国克拉克艺术中心举办的参与式展览的做法,在她看来,不管是博物馆的教育工作者、策展人还是研究者,都有阐释博物馆展品的职能,她希望通过策展引导公众的想法,通过一辈辈博物馆人的努力,把博物馆变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教育策展人燕柏彤讲述了她近期在今日美术馆策划的“ANOBO世界少儿科技艺术巡展”,这个展览令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多次打卡,她希望通过类似的展览在孩子心里种下善与美的种子,这样的展览也为她的专业提供了新的研究契机。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王思怡以线上发言的形式介绍了美国教育策展人(Edu-curator)的缘起和以观众为中心的策展实践,她表示,国外教育人员和评估人员作为策展团队中的“润滑剂”加入策展工作来协调博物馆工作人员和社区成员之间的合作,可以在传统的策展模式下,让一些没有话语权的群体声音在展览中逐渐放大,这种模式中国也可以借鉴。
下半场中,吴洪亮以他在苏州所做的“自·牡丹亭”“自·沧浪亭”“自·长物志”系列展览,以及2019年威尼斯国际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展,讲述了他对策展“在地性”“在时性”“开放性”的理解。浙江美术馆展览编辑、策展人张海法从精神场域与思考性语境的角度分析了美术馆视阈下的美育传播与创新路径;湖南省画院创研部副主任李辉武则结合长沙近年来涌现出的“网红馆”“流量展”,分析了策展中的互联网思维对美育的推动;浙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副馆长宋新新结合民营企业的美育案例,谈了打造社会美育课堂的认识;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薛良从“叫好”与“叫座”两个角度,分析了公立美术馆策展方式的转变,在他看来,“叫好”是美术馆的知识生产,要做到“叫好”,既要强调展览的专业性、学术性,同时还要关注展览的观赏性、艺术性、普及性,甚至还要刻意地去增加一些趣味性;而要做到“叫座”,则需要从美术馆、博物馆说教的角色转换成更为温和的讲述和普及方式,通过多维实施方法把展览的故事讲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