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岁首,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中国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停摆,而正当国内情形刚刚缓解之时,疫情却又迅速在欧美乃至全球弥散开来,并伴随诸多次生效应的出现,对整个人类的命运形成一次严峻的巨大挑战……
基于对疫情的思考,近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学术支持,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宝甄艺术主办的“共同体——2020年中国深圳当代艺术邀请展”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帷幕,以200余幅精品力作,视觉呈现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美学精神。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3日,对公众免费开放。
三代大咖齐聚打造“融创新”展现形式
“共同体——2020年中国深圳当代艺术邀请展”由著名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前主任薛永年先生担任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葛玉君先生担任策展人,基于对疫情及当代艺术生态的深度反思,以“共同体”为顶层理念,分为“以美育人”“学术引擎”“时代朝气”三大艺术板块。
展览在“美育具有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作用”的前提下,融汇了“高学术引领”、“近生活美学”、“大数据支撑”三大特色,可谓一次关于“艺术与时代命题”、“艺术与科技”、“艺术与日常大众”等多元化“融创新”诉求的尝试。因循艺术传承脉络,此次展览邀请到16位业界学术大咖,24位美院优秀中青年教师,49位青年艺术家携200余幅精品力作参展。
据了解,在三大艺术板块上,“以美育人”板块邀请到美术界泰斗戴泽、邵大箴、薛永年,邱振中、何多苓、许钦松、丁一林、马路、井士剑、金日龙、冯斌、庞茂琨、王颖生、卢禹舜、陈湘波、刘万鸣等时代大家等多位时代大家;“学术引擎”板块则以中坚力量为主导,展出摄影领域的王川、姚璐;中国画板块刘西洁、丘挺、王巍、王德芳、白璎、叶芃、潘一见、颜开、廖勤、朱小坤;油画界的郑金岩、雷小洲、石煜、师进滇、刘明才、武宏、康蕾、马佳伟、李卓、刘顺华等各大美院的重要师资为此次展览带来了新的推动力;“时代朝气”板块还邀请了孙博、王启凡、王之言、冷文、郑驰、王盟、裴振宇、曾胡林、钟鼐、许京甫、帅鹰、肖婷婷等80、90后青年新锐艺术家参展,体现艺术传承及时代风貌,形成在教学意义上的“传帮带”形式,以及反映不同年龄结构优秀艺术家在不同语境下所表达的体现不同时代命题的艺术观。
从地域来讲,覆盖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杭州、重庆、西安、南京等多地艺术家,囊括八大美院及清华美院、上海美院、南艺等多个高等学府的学术力量,构建一个所谓的艺术“共同体”,联袂擘画出一条当代艺术与美育发展文脉在当下的传承之路,进而探究艺术在全球化的今天所面临或蕴含的潜在话题。
思考人类命运构建“共同体”价值内涵
何为“共同体”理念?可上溯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主张人与道、人与物、物与物三个维度的汇聚合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全面性和自新性;自现代以来,与这一理念更为贴近的案例是上个世纪德国艺术家博伊斯极力倡导的“扩展的艺术概念”,即“社会雕塑”学说,他谈到,除了人类以外,自然、动物、土壤、森林这些都是“人类外部的器官”,需与之协同和配合,才能实现人类发展的进程。
在我们生活的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迅速更新、虚拟世界兴起、全球化日益深化,在人类享受时代红利的同时,资源短缺、气候变化、人口快速增长、环境污染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呈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空间性延伸,成为整个人类所共同面对的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这一概念,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而从近期疫情的爆发追溯近些年出现的诸多生态等问题,“共同体”更是一个全球化语境下的迫切命题,而作为“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的“艺术”,以其审美经验性,情感想象性和感性形式性,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着眼于非功利化情感诉求、着眼于内部差异化调整而非外部对立化的排斥,最终指向“共同体”构建的价值内涵。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最为重要的经济城市之一,一直以来都洋溢着青春与活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深圳当代艺术的发生,发展及其与全球语境中当代艺术的交互生长,使其成为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片区,更是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体——2020年中国深圳当代艺术邀请展”的内涵及表现形式,与深圳兼具历史开合度与发展多元化的城市氛围亦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