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置的时态”:呈现上海年轻一代对当代艺术的思考

2018-09-06 10:29:07      来源:澎湃新闻

    9月4日,由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局、普陀区文化馆等举办的“并置的时态”在普陀区文化馆城市创意空间开幕。此次展览分为五个章节,涉及绘画、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了80后年轻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的探索与思考。展览将持续至9月25日。“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就此次“展览的策划及80后艺术家关于当代艺术的思考”等问题与此次展览策展人进行了一次对话。

 

《坐山看水》 吕旗彰 综合材料  2017

 

澎湃新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展览?展览名称“并置的时态”你是怎样理解的,想以此来诠释什么?

 

姜又铭(策展人之一):这是一个关注活跃在当下的青年艺术家群体创作现状的学术性展览。“并置的时态”是一个双线索叙事的展览,我们此次展览正是借助这个概念既强调展出作品的“过去完成时态”,又强调艺术家作品的“现在进行时态”。 “过去完成时态”指艺术家在过去已完成的创作实践和作品本身,包含作品的组成要素及其所呈现出的状态,承载了艺术家既往的思考。“正在进行时态”则指再一次回归到展览现场的作品,强调作品的“在场性”,艺术家的作品因在不同的展览中被全新的逻辑关系不断重组,不同的作品之间彼此辐射、形成对话,延展出超越作品原本的意涵或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叙事关系。这是一个连续性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 。这也是借鉴语言学家索绪尔“共时性”和“历时性”的考察方式,将动、静两条线索的并置,我们想借此来诠释作品多元解读的可能性。

 

正如展览的学术主持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邱敏所说,所谓的并置,就是媒介的并置、不同文化属性的并置。当代艺术不再仅仅局限于形式风格论的表述,它已经上升到文化学的层面,对艺术内部而言,它跨媒体,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展览有影像,有油画,有水墨,有综合材料。同时,艺术除了自身的形式探讨之外,它有一个外部的社会学意义,也就是历史意识和社会现场的问题意识。

并置的时态

《燃系列63》 王净 布面油画  2018

 

澎湃新闻:参加展览的艺术家是怎样的一个艺术群体?他们的共性又是什么?你觉得他们的优势或者说独特性是什么? 

 

姜又铭:此次展览选取的艺术家均为在当代艺术领域中比较为活跃且最具实验性的80后艺术家群体。他们作为年轻一代的当代艺术家,不局限于从单一技法语言内部寻找进化的动力,而是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互为资源文本,相互借鉴,彼此滲透。展览共被划分为5个章节;在并置现场第一版块,我们将艺术家戴牟雨、李藩檩、吕旗彰等人的作品并置在一起,完整的呈现出纸上平面风景与立体装置风景之间的“诗意”转化关系;并置现场第二版块,艺术家顾奔驰、王净和赵波的作品,则因都具有“抵达‘光的彼岸’”的精神诉求,相遇在一起。

 

澎湃新闻:展览中那些作品最有意思?或者说展览作品的亮点是什么?具体谈一谈他们在作品创作过程的思路、取材。

左:心理样本之人间世 黄赛峰 布面油画  2016  ; 右:心理样本之人间世 黄赛峰 配套视频 2016

 

姜又铭:比如艺术家吕旗彰,此次展出的《坐山看水》是结合他原有的材料探索,再根据我们对展览空间进行再创作的特定场域装置,《@雷锋》也是几天前刚在展览现场完成的新作,他一直试图去研究雕塑装置的时间与空间、平面与立体、真实与假象、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他也尊重且强调每个观众不自觉中带有的个人情感色彩和自己的解读,试图唤起种品与读者的互动及延伸关系,这也正是我们此次展览所强调和试图引导的观看与解读方式。

 

更多的艺术家创作思路和取材,将由另一位策展人向世奎在现场进行更为细致的导览,就不在此过多赘述了。

《@雷锋》吕旗彰 2018

 

澎湃新闻:展览策划与挑选艺术家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困境?

 

姜又铭:的确,展览最困难的过程就是对艺术家进行选择和挑选的过程,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肯定自我的选择,又不断地否定,再建构,然后再否定再建构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点像一剂无法割舍的“毒药”,有毒但成瘾,我想,如果不是因为每一个展览都有它的Deadline,我和另一位策展人向世奎会无止境的纠结下去。

 

我们希望我们抛出的五大版块的并置只是作为一种可能性的引导,我们亦期待观者以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

《晴朗的一天》 卜金 布面油画  2018

 

策展人之一的向世奎在为展览作品讲解

 

澎湃新闻: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的认知是否是一样的呢?对于他们的坚持与探索,你都看到了那些?

 

姜又铭:这些艺术家立对于自己作品的创作、艺术语言的呈现及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等等,这些具体的方方方面面他们是不同的。比如戴牟雨曾经是一位摄影师,对事物敏感而观察入微的他,对纸张、颜料都极为挑剔,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像”,不断尝试、删选这些材料。因此,这是一位对媒介材料追求严格的艺术家。黄赛锋用互动性的艺术作品来诠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配合与并置关系。

吕旗彰则是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对自己的审视,认为感知世界上真与假、善与恶、利与弊、对与错、好与坏其实并不是真实的理性判断。

 

通过对这三位艺术家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表达的比较,就可以看出他们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思考与探索。而且探索形式是丰富的。

艺术家们与策展人合影

 

澎湃新闻:在艺术多元化的现在,年轻艺术家的艺术探索道路很容易转向或“夭折”,因此你认为他们的坚持有意义吗?

 

姜又铭:正是因为艺术日趋多元,他们的存在才更有意义。我们也考虑过年轻艺术家在艺术道路上还能坚持多久。虽然我们为此焦虑过,但我们还是希望呈现当下年轻艺术家的探索道路,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当下艺术的新生力量。或许在将来,下一个10年、20年,这批年轻艺术家仍然活跃在自己的艺术领域,那么这个展览才更会有意义。

战略合作机构友情链接
中国作家网 中国文联 教育部 文化部
移动客户端
扫描登录手机 WAP版